在座的各位看官,应该有很多人都做过“负面信息压制”业务,一般在公关行业,接到某个公司的活后,将好评刷到前面,差评的压到后面被称作“负面压制”。跟“有偿删帖”性质还不太一样。
前天,上海法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:通报了一起“负面压制”的合同被判无效的案件。这意味着,从本次案件开始,以后所有的“负面压制”合同都可能被判定无效。
这是首次划定了“负面信息压制”与正常SEO优化服务的边界。
本案的原告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,为客户提供百度、知乎等平台的内容优化服务。2020年11月,按照其中一家客户的要求,文化传播公司找到了本案被告,一家信息科技公司,并与其签订了一份合同。其中约定,通过好评前置、差评后置等手段,“对涉及某品牌指定关键词搜索引擎优化,实现百度前5页无明显负面内容”“负面压制期为30天”。
一个月后,文化传播公司在验收时发现,百度前5页仍有2条负面信息,于是认为被告违约,要求退还已支付的费用4.85万元,并赔偿违约金。被告则认为,自己已经采用多种手段消除了多条负面信息,剩下的2条负面信息并不起眼,不是合同约定的“明显负面内容”,不同意退钱。双方不欢而散,最终闹上法庭。
扩展阅读:
早在2013年,最高人民法院就曾出台司法解释,明确“有偿删帖”行为如涉案金额较大,以非法经营罪论处。因此,在法庭上,尽管两家公司辩得面红耳赤,但都向法庭表示,合同中的“负面压制”并非“有偿删帖”,不是违法行为。
留言咨询